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3军坦克团最早的前身,是1954年9月7日在河北昌平成立的步兵第199师坦克自行火炮团,1955年3月31日在山东崂山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199团,1969年8月15日在山东牟平改隶济南军区为独立坦克第3团,12月3日又改隶坦克第13师为第51团,1975年9月在河南宝丰改隶第43军。
1978年12月10日,该团受领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、保卫边疆作战的任务,于军的编成内,从河南宝丰经铁路输送于12月31日抵达广西扶绥县东罗集结地域。全团共参战1380人(其中干部271人,战士1109人),干部进过学校和教导队的有117人。坦克驾驶员88人,其驾驶100个小时以上的80人,获得三级以上技术等级的66人;一炮手80人,仅1人未进行战斗射击,其中获三级以上射手的25人;车长53人,其中任职一年以上的47人,获二级无线电手的19人。
装备59式中型坦克80辆,63式装甲输送车7辆,651坦克牵引车4辆,坦克修理工程车18辆,运输汽车87辆(含武汉军区装甲兵加强给该团的一个134人的抢修连,装备651坦克牵引车1辆,坦克修理工程车9辆,称修理2连)。时任团长王修伦、政委吴步坤。
进至集结地域之后,部队投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。从1979年1月6日至2月3日共完成25个训练日。司令部和各级干部,主要研究了越军的编制、装备、作战特点,进行了识图用图、山岳丛林地进攻和穿插战斗的组织指挥训练;坦克分队主要进行了专业技术、车内协同和连进攻战术训练;后勤分队学习、演练了后勤物资、技术保障,汽车驾驶员进行了昼夜山地驾驶。在平时训练基础上,通过临战训练,进一步提高了部队战斗力,这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条件。
奉上级命令,43军坦克团分别在龙州县的布局和水口两个方向,配属42军126师和125师作战。团主力(欠3营)配属126师,经靠松山向东溪穿插,攻占东溪,控制4号公路,保障42军主力向高平进攻;3营配属125师,支援步兵攻歼复和地区越军。
1979年2月17日6时55分,团主力(欠3营)配属步兵126师376团,在20号界碑处突破敌人前沿,沿班徒,那冈,靠松山向东溪穿插。沿途克服了越军反坦克火力的层层拦阻和山地道路狭窄,坡陡弯急,河多桥小等困难,于9时50分占领东溪,10时在东溪南北两侧构成环形防御,穿插行程32公里。提前5分钟完成了开辟通路,穿插夺取东溪,占领661高地有利地形,控制4号公路,保障42军主力向高平实施进攻的任务。18日,坦克1、2连由42军坦克团指挥,执行攻打高平的任务。
3营于18日4时55分接到前指首长命令,配属125师攻打复和,战斗发起后,该营引导步兵先后攻占哥勘无名高地和325高地等支撑点,打得英勇顽强,为占领复和打开了通路。19日11时,搭载一个步兵连,边走边打,直插复和、弄伦,打乱了越军的部署,配合步兵完成了攻打复和的任务。20日12时30分,受令归属162师指挥,在巴脱防御。21日20时又受令归125师指挥,配属在203高地。
在完成纵深穿插和正面进攻作战任务之后,全团于2月24日至26日,奉命撤回国境叫堪地域休整待命;3月8日,从前线后撤至南宁市郊;4月9日至12日,从广西南宁返回河南宝丰。
在这次作战中,43军坦克团的作战形式主要是配属步兵作战,担任陆军的突击力量。为此,部队确明树立了为步兵作战服务的指导思想,以步兵胜利为胜利。以东溪穿插战斗为例,这一仗是选在越军认为地形复杂,坦克不能通行的地形上进行的,能否实现攻其不备,按时打开通路,关系到围歼高平之敌的整个战役计划,干部战士打破常规,敢拼敢闯,坚决完成了战斗任务。
根据艰巨战斗任务和复杂地形情况,制定了撞路、绕路、让路、填路、前拉后拖,加强火力掩护和工程保障等措施。穿插中打得英勇顽强,前赴后继,克服了层层困难,很好地完成了穿插开辟通路,保障军主力进攻高平的战斗任务。
126师表扬该团接受任务愉快,执行命令坚决,指到哪里打到哪里。125师374团在攻打哥勘无名高地受阻时,3营受令出击支援步兵战斗,遭敌反坦克火器袭击,坦克和人员受到部分损失。为了减少步兵伤亡,夺取战斗的胜利,坦克冒着敌人火力封锁,一马当先引导步兵冲击,以猛烈的炮火摧毁对步兵威胁较大的坚固防御工事、火力点,一举夺占哥勘无名高地,为主力向复和进攻打开了口子。战后,指战员们深有体会地说:“这次敢打硬冲为步兵开路开口子,主要是树立了为步兵作战服务的思想。”
战斗中,击毙越军447人,俘虏1人,摧毁火力点88个,击毁火炮3门,卡车5辆,指挥车1辆,营房和工厂各1座。战后,中央军委授予坦克1营、坦克1连以“英雄坦克营”、“英雄坦克连”荣誉称号,武汉军区授予1连指导员林梦珠以“战斗模范”荣誉称号;共有1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,10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,5名指战员荣立个人一等功。
为了夺取战斗胜利,43军坦克团18名指战员为国捐躯,46名干部战士光荣负伤,还有1人失踪,减员率为4.71%;战伤坦克31辆(其中报废5辆),战伤装甲车3辆(其中报废1辆)。
从1978年12月受领作战任务,到1979年4月返回驻地,共消耗各种油料456吨,其中汽油235吨、柴油188吨、附属油33吨;战斗中消耗54式7.62手枪弹18600发、56式7.62步机弹91103发、53式7.62步机弹125245发、54式12.7高机弹15895发、手榴弹300枚、100坦克炮弹479发(其中穿甲弹146发、榴弹333发)。
43军坦克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征战高平战场,是59式中型坦克装备解放军以来的首次实战,他们在地形道路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,充分发挥了铁甲骑兵的重要突击作用,特别是夺取东溪这一仗,沿着乡村土路在3个小时之内疾驰32公里,提前5分钟夺占预定目标,堪称创造了世界装甲兵作战史上的奇迹,成为了人民装甲兵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战例。
